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仿石田翁草亭詩意圖作者考 及代筆種種情況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02-07



胡義贊 仿石田翁草亭詩意圖

清末,外患不斷,內(nèi)爭連連。各種本土和外來思潮激蕩角逐,中國處于前所未有的社會轉(zhuǎn)型期,以及文字獄的余威,因此,文人們大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搜羅古籍書畫、金石彝器之中,樂此不彼。摹刻金石文字,考據(jù)校訂之風日盛一日。

當時涌現(xiàn)出一批對金石考據(jù)之學有深入研究的著名收藏家,他們的眼界與興趣比前人更為廣闊。加上錢幣、青銅器等古物不斷出土,文物交易市場的形成,促使文人和官員的收藏熱情陡然高漲,許多過去不受重視的門類,如錢幣、璽印、瓦當、銅鏡等,成為他們深入研究的對象。因而引領(lǐng)了當時社會搜羅輯集古物,撰寫收藏著錄的風氣。像王懿榮、陳介祺、吳云、吳大澂、端方、潘祖蔭、胡義贊等等。其中,胡義贊即以所藏泉幣皆稀品,與當時的藏泉大家鮑臆園(康)相抗衡,有鈐拓本《安定胡氏所藏古泉拓本》行世。與他同時的書法家楊守敬在與日下部鳴鶴談?wù)撐釃鹗詹丶視r說:“碑第一則南匯沈樹鏞,古錢則光州胡石查。”可見石查先生在當時學界是以金石收藏家的身份而為行內(nèi)所推崇的。

胡氏曾藏有石濤《山居圖》、惲南田《鶴鳴九皋詩意圖》等。據(jù)晚清震鈞的《天咫偶聞》卷六載:“趙氏一家《墨竹》卷,首子昂,為中峰和尚畫竹,次管仲姬,為淑瓊作。次仲穆,老竹一枝。后有王樨登七跋……此卷國初為安麓村物,后不知入誰氏。近歸胡石查,又屬之濮瓜農(nóng)矣?!壁w子昂一門的《墨竹卷》是何等分量的藏品?可見除泉幣大宗外,其藏書畫也相當有規(guī)模。胡氏有一方朱文印,文曰“吾腕有鬼,吾眼有神”,其對自己手頭功夫著實謙虛,而對自己的眼光推許至此,自信十足矣!當然,作為清廷中級官員,經(jīng)濟實力也是比較雄厚的,在藏品的檔次中,自然表現(xiàn)得也就不同凡俗。

胡義贊(1831-1902),字叔襄,號石槎、石查、煙視翁、海云庵主。室名員鑒齋,一作元鑒齋。河南光山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舉人,官海寧知州。通行簡歷中說他:“工書畫,行楷、山水皆學董其昌,清潤淹雅,不僅貌似,題款亦佳??逃∽谇貪h?!惫P者藏有石查先生《仿石田翁草亭詩意圖》,紙本立軸,橫45.5厘米,豎89.5厘米。但此畫風格完全看不出“行楷、山水皆學董其昌”之面貌,反而絕類嘉興吳谷祥,因此頗為懷疑是否吳秋農(nóng)代筆。后貼圖于論壇與藏友同賞,并相商討,竹石山房主人與友人聊起此作,跟貼于后,認為此畫其實就是吳秋農(nóng)為胡石查代筆之作,理由為秋農(nóng)北上乃得石查推介,石查曾為海寧知州,二人訂書畫交,但胡忙于公事,無暇應(yīng)酬,而請秋農(nóng)為之代筆亦不無可能。

至于胡氏本人山水作品的面貌,文字記載論述極少。他曾于光緒丙戌(1886年)與王孝禹合作《云林溪山亭子圖》,是圖有王懿榮題跋一則:“石公自得華亭妙,孝丈也曾涂抹來。笑向溪山著亭子,愁心醉眼一時開。”此畫風格清雅絕俗、元氣淋漓,頗可窺見石查畫承開“南北宗論”之董玄宰,另據(jù)他在光緒辛巳夏(1881年)為湘亭所作《疊嶂回溪圖》里稱“思翁作畫筆精奇,渾厚華滋是我?guī)煛T囅蚯俸蜢`腕,一林紅葉放船時?!贝嗽妼τ谒漠媽W淵源多少有自報家門之意。又如其丙戌年(1886年)作《仿董華亭筆意》、丁亥年(1887年)作《擬云林筆意》、丁酉年(1897年)作《撫麓臺司農(nóng)筆意》等,均類思翁之筆而平淡天真、筆墨蘊藉,可謂一脈相承,與吳秋農(nóng)蒼秀雋雅的筆調(diào)是有所區(qū)別的。黃賓虹在其畫論“道咸中興說”中謂:“金石之學始于宣和。歐、趙為著。道咸之間,考據(jù)精確,遠勝前人。中國畫者,亦于此際復興。如包慎伯、姚元之、胡石查、張鞠如、翁松禪、吳荷屋、張叔憲、趙■叔,得有百人。皆博治群書,融貫古今。其尤顯者,畫用水墨?!贝苏撎峒昂希f他的畫是屬于“復興”之際的代表之一,而胡氏作畫亦善水墨。評價不可謂不高。

吳谷祥(1848—1903),字秋農(nóng),初字蓉汀,別號瓶山畫隱,晚號秋圃老農(nóng),齋名芳草廬、瓶山草堂。嘉興人。近人嘉興倪禹功《嘉秀近代畫人搜銓》稱其:“初無所聞,工山水,善人物。專習文唐青綠設(shè)色,細筆長松,清勁古雅,氣象深沉?!贝颂幗淮渖剿诜ㄩT徑。嘉興吳藕汀老《近三百年嘉興印畫人名錄》稱其“用筆蒼勁,設(shè)色清麗,精工之作直奪劉松年、文衡山之席……畫松郁郁之氣,令人如居深山,而水腳巒頭,自然開朗,文唐傳派世已少,近代唯一人耳。清末鬻畫海上,時畫風習尚縱橫草率,而秋農(nóng)獨能不落時蹊……俞曲園定為神品,非故譽也。”云云,世人對他的畫藝評價可以說是推崇備至了。然這是名噪藝林以后的狀況,其“初無所聞”、“莫知其妙”是他當時賣畫生活之寫照,因此“雖價格低廉,而購者寥寥。”這也是畫家作品未能迎合當時市場的一種無奈。

胡石查畫宗南派,畫風雖別于秋農(nóng),但無宗派門戶之見,延請秋農(nóng)入幕為其酬應(yīng)捉刀,眼光何其獨到,可謂慧眼識珠。石查是真心欽佩秋農(nóng)之畫藝,既而同情其“購者寥寥”之遭遇。因此,卸任后的石查翁乃“會偕其(吳谷祥)游京師,周旋于名公巨卿間”,秋農(nóng)依胡石查為徐頌閣(郙)相國畫扇百箑,皆撫古神似,此處為徐相國畫扇一事,筆者認為,秋農(nóng)一介寒士,既無此種攀附門徑,亦不會有此等卓遠謀略,想必是石查翁利用自己在官場上的關(guān)系,為秋農(nóng)精心策劃安排的。通過宰相之首肯及揄揚,可使秋農(nóng)在其成名路上少走許多“彎路”,于是“聲振輦下,名噪南北?!比绱送茰y不誤,石查先生真可謂策略高手,若放當下所謂藝術(shù)策劃機構(gòu),其策劃總監(jiān)一職,非他莫屬矣,一笑。

再看這件《仿石田翁草亭詩意圖》,題曰:“仿石田翁草亭詩意圖,為緯辰仁兄大人法鑒,庚寅九秋石查弟贊。”庚寅年即光緒十六年(1890年),胡義贊時年60歲,吳谷祥年43歲。檢新編《海寧市志》,胡石查任海寧知州時間為光緒庚寅(1890年)至辛卯(1891年)兩年。胡與吳的交往時間估計會更早,但石查在任海寧知州期間的這兩年里,深惜秋農(nóng)之才,并招之入幕。利用自己在官場的便利,一則可以解決吳氏的生活問題,結(jié)束其因賣不掉畫而生活困窘的現(xiàn)狀;二則也可發(fā)揮秋農(nóng)之長,為石查本人緩和書畫應(yīng)酬過繁的問題,可謂一舉兩得矣!吳秋農(nóng)此時雖正當創(chuàng)作旺盛期,然畫作少人問津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入胡氏幕,為其代筆應(yīng)酬,解決生活上的基本問題,也在情理之中。

代筆是因書畫家苦于應(yīng)酬,請其門生或親友、后人代為書畫以應(yīng)之。斯事古已有之,如最著名而年代最早要推宋徽宗趙佶了。徐邦達先生稱其代筆畫“幾乎十有七八”,北宋蔡絳《鐵圍山叢談》載:“……獨丹青以上皇(趙佶)自擅其神逸,故凡名手,多入內(nèi)供奉,代御染寫,是以無聞焉爾?!泵髑迳唐方?jīng)濟發(fā)達,書畫市場需求量遠非昔比,畫家累于應(yīng)酬,因而代筆書畫成為普遍現(xiàn)象。如《圖繪寶鑒》卷六稱沈石田:“因求畫者眾,一手不能盡答,令弟子模寫以塞之,”松江派代表董其昌的代筆人就有趙左、沈士充、葉有年和吳振等多人。清代代筆之多不勝枚舉,如四王、蔣廷錫、董邦達、錢維城、金農(nóng)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代筆之作,其中羅聘為金農(nóng)代筆之事,已為大家耳熟能詳。清俞蛟《〈夢庵雜著〉讀畫閑評》載:“昔錢塘金壽門樹幟騷壇,聲稱藉甚,客居維揚,兩峰師事之惟謹。每作畫,乞其題詠,署名其上,時人遂爭購之?!庇捎诮疝r(nóng)的名氣大,兩峰畫經(jīng)他題詠后,時人爭購之。近代如吳缶老,書畫印均有弟子或兒子代筆,徐星洲、錢瘦鐵、趙子云、王個簃、吳藏庵輩均是其“捉刀人”。

代筆情況甚為復雜,由于作者畫債高筑,不暇點染,而捉筆造假;或已名不顯,冒名人之筆以牟利,這兩種自然都是商業(yè)行為。但也有一種情景,不一定都屬于營利性的,如作者或年老身倦,或官高祿豐,不耐應(yīng)酬,但礙于親友情誼或求者日踵,難以推脫,不得不找人捉刀代勞的。筆者覺得還有一種可能,如上所舉例子,羅兩峰“每作畫,乞其(冬心先生)題詠,署名其上,時人遂爭購之”,這雖然也可認為是牟利性的商業(yè)行為,然此種行徑亦體現(xiàn)著師生間的提攜關(guān)照之情。

想來吳秋農(nóng)為胡石查代筆應(yīng)屬于第三、四兩種兼而有之的情況,以胡的影響及五品官員的俸祿根本不需要賣畫賺錢,雖然他晚年也做點書畫上的生意,比如石門胡钁曾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及:“石查翁前曾一見,所藏書畫精品不少。據(jù)云須統(tǒng)去,恐亦不易成交?!边@里的書畫所指其藏品,但不至于靠兜售自己作品來維持生計。我推測石查請秋農(nóng)代筆一是為了減輕自身應(yīng)酬的困擾,二是倚仗自己的名聲,讓秋農(nóng)賣畫,肯定比他本人(吳秋農(nóng))落款出售來得更方便,這便是“名人效應(yīng)”。倘若此推測不謬,則石查提攜扶持后生之良苦用心著實難能可貴。

吳秋農(nóng)北漂京師五六年后南歸,晚年橐筆游滬,鬻畫為生聲名大振,日盛一日,求畫者絡(luò)繹。這種狀況當是胡義贊所期望看到的,畢竟他為秋農(nóng)奔走推介,無非也是希望他賣畫的景況有所好轉(zhuǎn),應(yīng)該說胡氏對吳秋農(nóng)是有知遇之恩的。那么卸任后的胡石查又去了哪里呢?據(jù)嘉興張鳴珂《寒松閣談藝瑣錄》卷二記載他“官浙江同知”,猜想是否去了杭州。筆者在他給明齋(金鑒)的一件信札里找到了答案:“……下馬市街新造之房擬往一看,請代約日期,能于明日前往更好?!比绱似惹写叽倜鼾S為其看房代約日期,想必此時的石查翁剛剛赴杭上任,急需擇新居落腳亦未可知。晚年的胡石查徜徉于湖山勝境,與三五好友詩酒為樂,這當是士大夫生活之最好歸宿了。

己丑冬草成于曲江之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guān)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guān)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shù)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wù)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wù)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