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形料飾"與款識 明"弘治青花瓷"有何特點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1-09]
弘治一朝共18年,從史料記載看,官窯的燒造活動并不多,傳世實物也較少。從青花瓷器的特征看,弘治青花與成化青花諸多相似,界線不鮮明,如果沒有年款,二者較難分辨,古陶瓷界歷來有“成弘不分”之說,弘治青花瓷器的特征,只是與成化青花相比較而言,粗看不易察覺。
胎釉:潔白細膩、純凈輕薄。到弘治后期,漸趨厚實,已向正德時期厚胎過渡。釉也為肥厚滋潤型,色澤白中泛青(有人又細分為灰青類、卵白類、亮青類,其實差別細微),特別在聚釉處閃淡淡的青色,這是與成化釉的不同之處。
器形與工藝:僅見盤、碗、三足爐、鹵壺等少數(shù)幾種,是明代各朝傳世品中最少的。器形仍然規(guī)整精致,輕巧則不如成化瓷。工藝上,挖足比成化瓷略淺,足較矮。碗、盤底下塌成凹底,由于足較矮,所以有些碗、盤底部下塌部分跟圈足一樣可接觸臺面,個別甚至比足還凹下,致使足接觸不到臺面。碗、盤的塌底現(xiàn)象是弘治瓷一個重要特征,為古瓷鑒定者們所重視。
青花料:青花呈色為青中偏淡,可能是繼續(xù)使用國產平等青料的效果。其著彩方法,除少數(shù)用小筆觸上色外,多數(shù)為一筆涂抹的辦法。前期幾乎與成化青花無區(qū)別,后期則色澤較濃,發(fā)灰暗色調,已向正德青花過渡了。
紋飾:大體與成化青花一樣,構圖疏朗,筆法纖細柔和。到后期,則見濃墨重彩似的粗獷的線條勾畫。題材以花卉、動物、嬰戲、仕女等為多,常見云龍、海水龍、雙龍搶珠、蓮池龍、團龍、飛翼龍、蓮池游龍及松竹梅、月影梅、纏枝牡丹、花捧梵文、海馬紋、折枝花果、折枝花鳥等。弘治青花紋飾畫法有兩個特征:一是所畫纏枝花、折枝花,葉密而小;二是菊花、牡丹花葉畫成“個”字。
款識:弘治朝官窯瓷器,都是“大明弘治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雙圈款,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書刻款,但極為少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