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指望"一夜暴富"不切實際 盲目收藏四種表情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9-11-18
搞學術鉆研,確立的課題首先必須是科學的,否則會讓研究的人“一條道走到黑”而不見成果。玩收藏也如此,如果是藏家的收藏方向、渠道、方式都脫離實際,到頭來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損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得不償失

  表情

1

悶聲收藏缺乏交流

南寧的趙先生玩瓷器收藏已經有六七年歷史,自認為通過平時的收藏和學習,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水平。有一次,他參觀了在廣西博物館舉行的某收藏會所舉辦的精品展后,感覺自己收藏的東西絲毫不比展品差。今年3月份,他幾經輾轉聯(lián)系到了幾位資深的行家,扛了好幾件瓷器去請對方幫“掌眼”。

“我的東西從來沒有給別人看過,收在家里好幾年了?!壁w先生的話讓等待看東西的行家很是好奇。東西都打開了,趙先生這幾件自認為是宋代汝窯的瓷器全都被否決,行家們甚至還能說出這些東西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由什么人仿的,與真品有什么樣的差別。趙先生不死心,他打算還要再找專家給看看。一個月后,他聯(lián)系上了廣西文物商店的一位專業(yè)人士,對方看了也提出了許多證據來證明這些瓷器是后人仿造的。趙先生認為,他找的都是古玩圈子的人,專家們之間可能會有給面子、不想拆穿別人的結論的“人情世故”。于是,他又找了一位原本在公安院校學習痕跡學專業(yè)的朋友幫忙,結果對方也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分析了其中仿造的種種跡象。

事情到此,趙先生心悅誠服,望著家里十幾件“汝窯瓷器”感到非常懊惱。他說,自己玩收藏絕對不是為了投資獲利,而是純粹的個人喜愛。平時花了大量的時間看相關的瓷器書籍、圖錄,感覺自己已經在行,一直以來堅持這種玩法,從來不與他人交流,不去看別人的東西也不讓別人看自己的東西。沒想到,自己吃了大虧。

收藏心得:在鑒定求助中,趙先生結交了不少收藏圈里的朋友。他說,收藏雖然是出于個人興趣看好,但是缺少了與人的交流,其樂趣也大打折扣。玩收藏除了收集藏品外,還應該廣交朋友,借助別人的經驗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以后他要在這方面加強。

表情

2

為了面子追求高端

要玩就玩精品,在收藏圈里,有的藏友總是喜歡把眼光放在官窯、羊脂玉、紫檀、黃花梨等高端藏品上。對于有心有力的人士來說,這本無可厚非,但是發(fā)展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就得不償失了。

南寧的何先生經營著一家效益不錯的私營企業(yè),玩起收藏自然是實力雄厚。2005年,何先生參加老板級人物聚會,吃過飯在包廂里接著喝茶,大家掏出身上佩帶的玉器來“曬寶”,場面很是熱鬧,某老總拿出一塊和田白玉、某老板又拿出一塊和田羊脂美玉,而何先生只有件岫玉小雕件在身上。雖然別人嘴上沒說什么,但他感覺太丟面子了。此后,他把收藏定位在了羊脂玉上,打算在半年時間里花100萬元充實自己的“裝備”。定下這么猛的目標,他加緊了自己的收藏步伐,去了北京、香港等地尋玉,但發(fā)現(xiàn)以自己的預算,想要收藏到羊脂級別的和田美玉,資金還是有些微薄。

有朋友建議他到新疆去購買新挖出來的羊脂玉,至少在玉質、數量上勝人一籌。果然,新疆一行,何先生在一個玉石市場上以幾萬元的價格買了幾公斤重的羊脂玉雕藝術品。此后半年時間里,他又陸續(xù)買入了幾十萬元的羊脂玉。這時,有朋友提醒,新疆和田玉的資源早已枯竭,怎么會這么大塊的羊脂玉隨便挖出來且價格如此便宜呢。何先生聽不進別人的勸告,結果虧了不少錢。

收藏心得:2007年時,何先生興致勃勃想捐獻一件藏品給北京一家私人博物館,對方帶來了國內公認的玉器專家,結果專家意見是“假得一塌糊涂”。他剛開始還辯稱“別人挖不到,不等于就沒有了”。過了好幾個月,他才漸漸明白過來,自己鉆了牛角尖。他說,有不少藏家的眼光都很高,把眼光放在存世量非常稀少的品種上,結果走火入魔,甚至認為仿造品的特征才是鑒定的標準,走進這樣的誤區(qū),結果收藏路走進了死胡同。

表情

3

偏聽偏信追求“生坑”

“生坑”是考古的專業(yè)名詞,意思是出土后沒有經過把玩,仍然保留著出土時狀態(tài)的藏品?,F(xiàn)實中,真正能見到“生坑”的文物,要么是在考古隊的發(fā)掘現(xiàn)場,要么就是盜掘古跡的不法分子手里。但是有的藏友卻堅信,常常會有農民或是建筑工人不小心在地里挖出了寶貝。

南寧的林先生剛開始玩收藏的時候,眼光非?!蔼毺亍?,別人是盯著一個個賣力吆喝的古玩商人看,而他則是專門尋找市場上那些衣著破爛、神色有些慌張、手里提著個麻包袋的人。一看到這樣的人,他就會湊過去問對方有什么好東西。往往這個時候,對方就會從麻包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件瓷器或是別的什么古董,稱這是自家宅基地里挖出的。為了不引起其他買家的注意,他很快就付款走人。玩了大半年后,林先生漸漸看出了點眉目,這些自稱是農民的人士,其實并不是農民,他們自稱挖出來的寶貝也只是假的。

南寧有位相當知名的企業(yè)家,也是喜好“生坑”的人士,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結交了外地的幾位朋友,這些朋友稱自己有路子能買到“生坑”的東西,言下之意就是熟悉盜墓人。他先后購買了千萬元的東西,最后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是假冒品。

收藏心得:林先生說,因為利益的驅動,的確存在不少盜墓的不法分子。對于藏家來說,首先應該是正確看待這種行為,不應該是觸碰法律。如果心存僥幸,就容易落入騙子的圈套,被騙子欺騙。

表情

4

盲目撿漏買回“垃圾”

南寧的葉先生有個習慣,每逢周六都要到南寧幾個古玩市場、地攤去轉轉。2008年以前,他經常是空手而去,滿載而歸,兩年下來他家里堆滿了十幾元買到的元代菩薩造像、一百元買到的皇帝玉璽等等“寶貝”。

別人說“便宜沒好貨”,可葉先生不這么想。他認為,到拍賣會上買東西,只要有錢人人都可以做到。而憑借自己的一雙慧眼在市場上發(fā)現(xiàn)別人不認識、沒看出來的好東西,那才叫本事。所以,他買了大量的圖錄和書籍,做了仔細的研究,胸有成竹去淘寶撿漏。因為自以為做足了準備,葉先生也總能有所收獲,他還和朋友吹噓這是“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頭腦”。

去買東西的時候,葉先生有個習慣,那就是先試探賣家的虛實,通過一些對話看看賣家是不是懂行的。如果賣家說得頭頭是道且無紕漏,他就覺得自己得多長幾個心眼,因為賣家肯定不是省油的燈,說不定已經想好了怎么樣給自己下套。要是遇到賣家說得牛頭不對馬嘴的,反而有機會。

他曾經把一尊賣家要價1000元的銅制佛像成功地砍至80元成交。當時賣家堅持說這尊佛像是明代的,他看了后也認為賣家說得沒錯,可是他想盡方法說是假的,最后成功把賣家說服。類似的撿漏經歷還有很多。葉先生最后明白過來,是2008年參加一次大型鑒寶活動之后。專家告訴他,他自認為撿漏買回的物品,根本不具備收藏價值。

收藏心得:葉先生說,與他一樣抱著“自己要比別人聰明,所以總有撿漏機會”想法的藏友還有不少,特別是退休后為了給生活找點樂趣的老年朋友。因為不舍得花很多的錢來買很貴的東西,又缺乏市場信息,很容易就走入收藏誤區(qū)。藏友不能盲目地追求撿漏,否則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廖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