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收藏轉向投資 投資市場弊病被帶入藝術市場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8-01-18
  1月13日,由深圳美術館、雅昌企業(yè)集團共同舉辦的“第三屆深圳美術館論壇”暨“首屆雅昌藝術論壇”在深圳隆重召開。此次論壇由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深圳美術館藝術總監(jiān)魯虹和雅昌藝術網(wǎng)總編吳鴻共同主持。百余位國內外藝術批評家、理論家、策展人、美術館以及藝術機構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媒介、市場和圖像三個關鍵詞,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生存現(xiàn)狀提出了種種問題,雖未能有最后的解決方案,但引起了專家和聽眾們的深深思考。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央美院藝術市場分析中心主任趙力提出,只有采取經(jīng)濟學的定量分析方法才能解釋藝術市場的內部情況。他說:“當前藝術市場有三大變化:規(guī)?;兓⒔Y構性變化和收藏市場轉向投資市場的變化,因此,藝術品市場的特性已與一般投資性市場不謀而合,那些一般投資市場的弊病也被帶入藝術市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研究》雜志副主編殷雙喜也發(fā)表了自己尖銳的分析觀點,人為目前所謂的市場神話來源于缺少可信的、真實的市場信息。他說:“藝術市場的研究,并不具備基本值得信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媒體只說市場暴漲,而從不說暴跌;只報道英雄和成功,而從不說誰的藏品賣不出去。”他表示,在中國藝術市場的三架馬車(拍賣、博覽會、畫廊)里,畫廊最需要給予支持和制度性的扶持,而拍賣是最需要規(guī)范化的。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王林則提出要建立中國式的藝術標準,他表示,首先就是要破除潛規(guī)則,把市場公開、透明,建立起真正的藝術經(jīng)營的市場規(guī)則。他以在香港所做的一個展覽為例,提出“中國藝術品的交易今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黑市交易”的觀點,引發(fā)了現(xiàn)場廣泛討論。王林最后總結說:“藝術雖然沒有終極的目標,但它有基本的出發(fā)點。藝術就是為了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為了個人本身的充實、豐富和升華的需要,所以一切和這種需要相違背的東西都是藝術應該予以質疑的對象?!?

針對“媒介”對藝術以及藝術批評的作用討論也成為本次論壇的焦點,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系主任楊小彥提出了紙質媒體是否邊緣化的問題;《當代美術家》主編俞可和《藝術當代》編輯徐可則提出了網(wǎng)絡時代,紙質媒體的困境與挑戰(zhàn),網(wǎng)絡媒體能否承載藝術批評的責任,又會給藝術品評帶來怎樣的沖擊和影響等問題。

此外,魯虹還提出圖像轉向的話題,他指出:“當下人們廣泛地生活在圖像的充斥中,新的圖像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藝術方式,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圖像正在被新的圖像所取代。藝術家如何借助于這類圖像去直擊生活的本質并調動觀眾對生活的體驗?新的圖像和傳統(tǒng)、新媒介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對此,鄒躍進則提出針鋒相對的觀點,認為圖像的時代是20世紀以來語言學和符號學的延續(xù),現(xiàn)在所說的文化研究的轉換,從根本上講沒有變化。

論壇上圍繞藝術批評是否失語這個問題也談論了多次。在多位專家和聽眾都提出資本的進入,媒介的變化無不導致藝術批評已經(jīng)失語。但《藝術當代》主編徐可則表示:“這只是批評家向策展人轉換的問題,他們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出場,通過展覽把他們的思想表達出來,這一點我覺得是不可忽視的?!绷硗猓€指出當下有些媒體對當代藝術產(chǎn)生了一種構建,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這種思考方式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但如何把這種批判性深入下去值得思索。對此,專家鄒躍進提出反駁,認為批評的失語肯定是存在的,批評家在會上說的和私下做的完全是兩回事。深圳關山月美術館研究成員薛楊則提出,真正失語的是藝術家。她說:“一直以來都是理論家在發(fā)言,市場都是借助批評家來選擇藝術家,而藝術家走上市場靠的也是批評家,所以只有藝術家是最被動的,永遠是處于被選擇的角色。”(楊琳)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