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海撈瓷”高價出水 文物價值高于收藏價值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7-03-01
  7.6萬件“海撈瓷”日前在荷蘭拍出300萬歐元,比原先估計的200萬歐元高出50%。雖然“海撈瓷”不能與明清官窯相媲美,但文化和歷史價值不可低估,市場前景被收藏者看好。
  為期三天的中國清代商船“海撈瓷”拍賣日前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共吸引了大約200多位來自歐美和亞洲的收藏者,最終7.6萬件瓷器拍出300萬歐元,比原先估計的200萬歐元高出50%。
  “海撈瓷”對于不少收藏者來說,既神秘又陌生。雖然它不能與明清官窯相媲美,但由于來自沉船,具有明顯的歷史背景,所反映出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不可低估。同時,與國際市場相比,國內“海撈瓷”市場剛剛起步,成交價格僅是國際行情價的幾分之一,有些價差甚至更大,所以其市場前景被收藏者看好。
  多為家庭日常用瓷
  此次拍賣的這7.6萬件中國清代民窯青花瓷器,是越南從一艘在海底沉睡了近300年的中國清代商船里打撈上來的。由于受惡劣天氣、強大水流和技術問題的影響,打撈工作持續(xù)了2年才完成。從形狀和圖案看,它們是為歐洲普通家庭日常使用而生產的,多為批量生產的杯、盤、碗、碟,部分瓷器上有雍正年間款識。
  更受歐美人士青睞
  據(jù)曾經(jīng)在蘇富比荷蘭分公司擔任中國藝術部主任的馬鳳春女士介紹,相對中國藏家,歐美人士對這類瓷器更感興趣。
  如這次中國“海撈瓷”的拍賣似乎凸顯了中國和西方藏家對古瓷,特別是“海撈瓷”在審美上的差異:中國人更喜歡品相完整、畫工較好、圖案有故事或寓意美好的瓷器;而西方人似乎更看中拍賣瓷器本身的故事。
  一些在不少中國人看來像一堆殘片或垃圾的“海底雕塑”備受西方藏家的追捧。第一場拍賣的第7號“海底雕塑”是半只陶罐和一摞黏到一起的殘次茶碗,拍品估價在300到700歐元之間,但一路競購,最后竟然以3500歐元被一個電話委托人買走。當然,一些中國藏家看好的青花瓷、青花釉里紅花瓶等價格也賣得不低。
  成交率上升迅速
  “海撈瓷”在拍賣市場上的火爆,受到了一些專業(yè)人士的關注。據(jù)故宮博物院瓷器專家李輝柄教授介紹,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數(shù)百年的“海撈瓷”首次登陸拍場,盡管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窯名品,但在中國嘉德四季拍賣會上卻大顯身手,200多件拍品總成交額達2727萬元,成交率為92.05%,而拍前的預估價僅為100萬元,這成為當年瓷器拍賣的一大亮點。而在此之前,該類瓷器拍賣一直不溫不火,即使在香港佳士得大拍上,成交率也只有58%。
  當然,“海撈瓷”在海外市場也深得藏家青睞。如佳士得2004年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一次拍賣會上所拍的“海撈瓷”,不僅件件成交,而且多數(shù)成交價都高出估價,不少小器形瓷器甚至拍出22萬美元的身價。但是,特大器形的“海撈瓷”在國外拍賣市場還是較為少見。
  文物價值高于收藏價值
  雖然越南考古界和蘇富比拍賣行都對外宣稱,這批中國清代沉船瓷器保存“出奇得完好”,但行內人士分析,這批“海撈瓷”的文物價值高于收藏價值。
  專家考證,這批青花瓷本來是運往歐洲的。沉船被認為是從廣州駛往印度尼西亞的巴達維亞(今稱雅加達)途中沉沒的,本來這艘船打算在巴達維亞銷售一部分瓷器后繼續(xù)行駛。瓷器上出現(xiàn)了很多關于歐洲的圖像,包括迷人的風景和穿著歐洲服飾的人,其中,荷蘭的著名度假勝地席凡寧根和瑞典的哥德堡都在瓷器上出現(xiàn),而且杯子的形狀也是歐洲風格的。
  由于歷時280多年的海水侵蝕,加上商船當時遇難以及后來漁民拖網(wǎng)打撈造成的破壞,不少瓷器多少有些破損。那些保存完好的瓷器,釉色光澤也受到破壞。
  中國藏界對古代瓷器的要求似乎比別的東西更加苛刻,年份、品相、器形、紋飾、款識和稀缺程度等諸多因素都很重要,并共同構成瓷器的價格。由于這些瓷器不是宮廷用瓷,又是出自民窯的“客貨”,也就是現(xiàn)在人們說的“外銷瓷”,在器形、圖案上更適合西方人的口味,從制作工藝上也不屬高檔產品,這就決定了它們在國內的價格不可能很高。
  名詞解釋何謂“海撈瓷”?
  “海撈瓷”是外銷瓷的一個分類,是指沉入海底已有千百年的陶瓷器。據(jù)史料記載,16、17世紀的歐洲人認為擁有中國瓷器是一種榮耀,他們大量收藏中國瓷器,從而帶動了中國瓷器的出口量。而那時中國正是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到國外,馬六甲海峽作為亞、非、歐等地往來的海上樞紐,成為商船云集之地。幾百年的波濤洶涌和連綿海戰(zhàn),吞沒了無數(shù)商船,也造就了今天的“海撈瓷”。
  由于發(fā)生沉船時會造成部分器物傾出船艙,散落于沙泥上面,部分卻成堆整件漸漸被埋入沙泥之中,這就造成“海撈瓷”出現(xiàn)二種情況:一、散落在泥沙上面的器物,被海里的暗流淘來淘去,器物的釉表層因暗流及泥沙的長期沖刷摩擦,導致釉層的磨損和破壞。二、器物成堆、整件被埋入泥沙下的,相對能保存得比較完整,但由于在海底浸泡數(shù)百年,咸的成分同樣會對釉和胎造成腐蝕,出現(xiàn)釉光暗淡,胎釉形成一體的狀況。
(信息來源:勞動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