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走不少"歪路" 外銷瓷拍賣如今"水漲船高"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6-08-01]
1745年,滿載中國瓷器、茶葉和絲綢的“哥德堡”號在距哥德堡港口僅一公里的地方觸礁沉沒。260年后的2005年10月,新“哥德堡”號從瑞典哥德堡市啟航,開始了重返中國之旅,并將于8月抵達上海。“哥德堡”號的此次東方航行,不僅掀起了航海熱,而且在收藏界也引起了“外銷瓷”熱。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外銷瓷在國內都不為人們所重視,許多投資者認為外銷瓷一般都是
生活用瓷,而且一般都是專門為外國人定制的,圖案多色彩艷麗、淺顯,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沒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隨著國內明清官窯瓷器的拍賣成交價大幅提升,這些外銷瓷精良的工藝和完好的品質顯露出來,投資價值也為市場所關注。在2005年,紐約佳士得的拍賣會上,一對帶有菲利普五世紋章圖案的外銷瓷以245.76萬元成交,在當時創(chuàng)下了外銷瓷拍賣紀錄,而當時能夠超過百萬的外銷瓷就能在市場上引起極大地轟動了。而在剛剛結束的倫敦亞洲周上,外銷瓷的拍賣價格則有了進一步的上揚。
在倫敦蘇富比的拍賣會上,一件是清嘉慶外銷葡萄牙青花瓷以約合358.7萬人民幣成交,該瓶具有鮮明的外銷瓷特征,瓷器的上部有葡萄牙文,裝飾也變得不那么繁瑣,而且還配有一個合金的瓶蓋;另一件是明早期外銷到伊比利亞的青花長頸瓶,最終以311.3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兩件外銷瓷器的高價成交預示了外銷瓷器價格的新空間。
對于外銷瓷收藏以及投資,市場曾經走過不少“歪路”,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水下考古的蓬勃發(fā)展,許多沉船被打撈起來,大批的外銷瓷紛紛“浮出水面”,曾一度沉重地打擊了市場。上世紀90年代末,越南在外海發(fā)現(xiàn)了五條中國沉船并打撈上來不少瓷器。那時候,100件青花碗只要50美元,100件康熙青花盤大約100美元。但就如中國瓷器有官窯和民窯之分,外銷瓷也就三六九等。綜觀目前在拍賣市上,最能賣出價錢的外銷瓷,非“紋章瓷”莫屬,它的燒制始于16世紀的明代。上面的圖案主要是歐州諸國的貴族、顯赫家族、軍團、都市、公司、團體等的特殊標志,亦稱“紋章”,故名“紋章瓷”。紋章瓷在外銷瓷中的比重雖然不大,但卻是最為精美的。因為多為貴族,皇室成套定制,他們不僅出高價,要求也最為嚴格。上面我們提到一些百萬元級的外銷瓷,基本上都是“紋章瓷”,而且從升值幅度來看,也是非常驚人的。
中低檔的外銷瓷近年來在拍賣市場上也是“水漲船高”。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數(shù)百年的海撈瓷首次登陸拍場,盡管算不上官窯名品,但在中國嘉德四季拍賣會上卻大顯身手。其中不少瓷器拍出的價格也很理想,像明萬歷青花蓮瓣形開光花鳥盤,估價26000元,成交價達到55000元,這較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飛躍了。
來源:新民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