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古籍拍賣已成氣候 行家看好古籍升值潛力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6-04-22



  今年以來,古籍拍賣已成氣候。元月8日中國書店首開小拍,2月19日北京德寶又首開大拍,此后上海、天津古籍專場拍賣不斷,業(yè)績驕人。廣東省古今拍賣有限公司今年6月也將舉辦廣州首次古籍專場拍賣,目前正在征集拍品,屆時將吸引眾多書友,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華人、古籍愛好者參與。

  古籍價低令人驚

  現(xiàn)在,誰都知道古籍收藏是收藏市場上的“績優(yōu)股”。不僅玩的人相對文化層次較高,而且因其價位的低廉,引來一些新人加入到古籍收藏行列。正像一位曾經(jīng)以玩書畫為主的收藏家所言:“一套明代刻本白棉紙的古書,還抵不上齊白石一張畫中的一只工筆草蟲,一卷宋朝經(jīng)卷僅與傅抱石的半平尺畫相當。而左宗棠的信札36頁拍賣成交價與他的二幅對聯(lián)等價,傅儒的一冊手抄詩文集也只相當于他的一幅一般性畫作?!边@也意味著古籍的升值空間無可限量。

  正因為如此,國內(nèi)外收藏投資領域的行家都十分看好古籍的升值潛力,許多藏家都惜售不出貨,靜待其價位上揚。而更多的買家則躍躍欲試,蓄勢待發(fā),引發(fā)更大的市場上揚空間。資深專家、上海嘉泰古籍文獻部主管崔爾平根據(jù)去年拍賣場的情況預計,古籍善本在2006年將會有更出色的表現(xiàn)。

  古籍造假不劃算

  與書畫陶瓷、錢幣、青銅器等收藏門類相比,古籍的最大好處是無太大的真贗糾紛。古籍在眾多收藏門類中是門坎稍高一些的,須大體知點版本知識才行。大多數(shù)古玩販子只是倒騰古玩時順便收書賤買賤賣,“剝一層皮”就算了。所以,古書行業(yè)是造假最難和贗品最少的。因為造假的實物材料(古紙、古墨)和傳統(tǒng)印刷方式(雕版、石印、珂羅版等)都要花大力氣,造假出來的產(chǎn)品賣價卻并不高,沒有太大的利益趨動,即使找到明清舊紙、舊墨,還不如直接賣更賺錢,故失去造假的意義。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目前名人手札價位也已大大提升,圣旨誥命也價值不菲,成了造假者的主攻方向。但這些東西的鑒別仍然比書畫造假的鑒別要容易得多。因為只有造假者造偽水平超過專家,才能蒙得出去。而一般低水平造假的“醬油書”、“茶葉水書”太好辨別,且價格幾元至一二十元1冊,即便買到假古籍也不會像買到假字畫那樣有很大損失。

  拍賣古籍和者寡

  目前國內(nèi)一場古籍拍賣會的幾百部書成交額約幾百萬至1千多萬元,小拍只幾十萬元。僅相當于一兩張名畫的價位,總盤子非常小,所以曾出現(xiàn)一場拍賣會上一位買家購下近半拍品的豪舉。這說明介入的人還是太少,沒有郵品錢幣等廣泛收藏基礎,也沒有字畫、陶瓷等大買家介入。

  全國古籍善本2004年的拍賣總成交價約三千多萬元,相當于今年國內(nèi)藝術品拍賣總成交價30億元的1%,2005年雖然成交價升至五千多萬元,但與書畫藝術品的總成交量比也僅占1%左右。拍賣古籍的公司都是國內(nèi)實力強、信譽好的大拍賣公司,因此能否拍賣古籍(古籍專場),成了衡量拍賣公司實力的一個獨特指標。

  目前國內(nèi)拍賣古籍的城市主要是京、津、滬三地。其它地方鮮見古籍拍賣。古籍與其它藝術品最大不同,是除了收藏品共有的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外,還有文獻價值。這也是其最大賣點,而且古籍拍賣會上一、二級文物屢見不鮮,但價位卻相對較低,除限制外國人購買的因素外,還有一些是成套整體拍賣(文獻整體性的需要)和定向拍賣,因此古籍收藏的變現(xiàn)不像書畫、陶瓷等藝術品那么容易。

  變現(xiàn)出路在何方

  古籍作為一種高雅的收藏品,必須通過不斷變現(xiàn)來實現(xiàn)其價值和增值,但目前古籍拍賣會只局限于京、津、滬三地,給其他城市的收藏者帶來很大不便,雖然古舊書市場上也可以變現(xiàn),但古籍的專屬性和定向性使買賣雙方難以碰頭,導致買方、賣方都說難。

  目前,電子網(wǎng)絡搭建了一個古舊書交易平臺,這種虛擬世界的“拍賣”,給誠信缺失的社會帶來了一股清新的誠信之風。這個網(wǎng)絡平臺的最大的好處,是使交易價格透明化、公開化,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統(tǒng)一的市場參考價,大大便利了古籍收藏與投資。但與拍賣方式比,其影響力差之甚遠。交易額也有限,因此舊書店、市場交易是基礎,拍賣方式仍是重頭戲,且是市場價格變化的晴雨表。

  今年以來古籍拍賣無論是場次、成交額、成交率都創(chuàng)歷年同期新高,不僅廣州將首拍古籍,且聞杭州、南京也將辦專場。變現(xiàn)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將會促進古籍收藏邁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引發(fā)更多的人員和資金投入,古籍收藏將會顯出無限生機。

(信息來源:新快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